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中国电影发展:我们不单单需要”工业化“

作为电影工业王冠上一颗闪亮的明珠,科幻电影是电影艺术、技术和商业的极致结合。引爆国内科幻电影话题的《流浪地球》不仅聚焦了更多关于中国科幻片的关注,也引发了学界、业界对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广泛讨论。正如电影人宋歌所说:如果说故事内核所表达的“集体主义英雄观”是《流浪地球》反好莱坞套路的中国化表达,那么,其拍摄形式则可以称得上是向好莱坞“工业化”靠近的过程,也是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中的一次集中表达。

与普通电影不同,科幻电影承载的是当前人类对前沿科技边界以外的合理想象。一部好的科幻电影绝不仅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更是基于科学逻辑之上的艺术创作,而要将这种创作进行合乎逻辑的组织和表达,本质上也是一个将想象嵌入现实世界框架的过程,更需要全方位的统筹和精细化的组织。

因此,在科幻片中电影工业化的诉求更为强烈。因为这样全方位的统筹需要标准合理的项目管理与专业完善的后期支持,才能将一些看似天马行空、散乱无序的艺术想象归于脚踏实地的产业链条中,成功激起观众心中的情感共鸣。

当前,我国电影工业标准化流程体系尚不完善,《流浪地球》注定是我国电影工业化历程中的重要一步。完善产业链以应对日益变化的市场。好莱坞的电影工业化,毕竟是已有了100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学习和调整,所以现在来讲是比较完善成熟的阶段。

从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发展来讲,可以很好地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但是一定要做很多本地化的东西,还是要做出中国特色电影工业化的流程、制度和标准。

在制作阶段,最主要的是分工明确。比如从两个投资方的角度来说,就是各司其职,谁出钱谁出力,整个制作方面只有一个唯一的主控方,不能谁说话都算,因此若要找合作伙伴,需要更好地选择,尤其是看重对方在参与整个项目的过程中,能否实现全面调动各方的制作系统和体系,包括所有主要艺人和主创,带给各方依赖和信任感。

此外,目前在国内电影行业的教育体制主要是两种人才,一种是科班出身,正规院校毕业的,一种就是师徒关系带起来的。但是如果都只依靠其中一种则很难成功,比如科班出身没有接触市场,没有在实践的第一线,自身还是会存在一定的缺失。

在过去20-25年,通过在中国的工作经历可以感受到,中国电影无论是剧本的质量,还是技术、制片设计、动作设计、演员的表演等,都有很大的进步,而且已经开始符合国际的标准,现在如果去看在中国制作的一部好的电影,实际上除了语言上的区别,其他各方面,如CGI、计算机生成图像、特效等方面,与好莱坞都是并驾齐驱的。

中国各地都遍布制作中心,并不缺乏基础设施还有相应的人才,最重要的是要给这些人才提供机会,让他们培养自己的技能,让他们更好地管理复杂的项目,培养年轻的电影制作人和导演。在美国,实际有专门的导演协会,会让年轻的导演、制作人通过一系列的学习项目培养技能,中国也需要很多类似的培训项目来培养青年人才。

如今中国的电影行业、中国电影人已经找到了自己应有的特点,属于中国的特点,并因为是好故事,慢慢的这些作品也会“走出去”,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去实践、摸索出符和中国特色的”电影工业化“之路。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