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娜医生的“双‘诚’”是赤诚和真诚。对儿童口腔医学事业,她怀揣一片赤诚;对前来看诊的小朋友,她永葆一份真诚。当赤诚和真诚邂逅坚持的力量,她就像混沌中的一道光,涅而不淄。
倪娜
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硕士
上海市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
瑞尔华东二区名人诊所儿科医生
瑞尔华东区儿科技术总监
擅长:儿童及青少年口腔治疗中的行为管理,全麻下牙科治疗,儿童及青少年的长期口腔保健规划和牙病治疗,早期预防性和阻断性矫治。
个人特色:专注于儿童齿科专科治疗近20年,曾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深造。在临床工作中,倪医生秉持以人为本,尊重儿童个体的基本理念,以帮助儿童及青少年牙颌面部的健康生长发育为主要目标,同时极其重视儿童和青少年就诊的心理健康,重视口腔疾病的预防。
回归最初的赤诚——我更喜欢做临床
2006年,倪娜医生研究生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预防专业。尽管在当时的研究生专业分类上,还没有儿童口腔医学,但由于口腔预防医学与儿童口腔医学交集颇多,倪娜医生渐渐将自己定位为一名专业儿童口腔医生,而非走全科医生路线。按照倪医生的话来说,成为儿牙医生“一开始就是出于本能”。要知道,儿童客户并不那么好看,因对牙科心怀恐惧而哭闹是常有之事。但倪医生性格豁达幽默,待人严中有宽,这让她在临床中与小朋友沟通起来非常顺畅,治疗总是能够顺利做下去。
当本能照进择业的现实,倪娜医生凭借“想要给小朋友长期的随访”的一腔赤诚,果断排除了没有长期随访条件的诊所医院,最终与瑞尔齿科结缘。瑞尔齿科2003年进入上海,虽然经过3年发展壮大,但儿科领域依然较为薄弱,几乎一切从零开始。在面临挑战的同时,倪医生也发现了机会——拥有充分自由,临床上可以完全按照“想要做好儿童口腔预防保健” 的初衷去设计方案。可以说,在专业上,瑞尔给了倪娜医生适合的土壤。也正是在这片合适的土壤上,倪娜医生一干就是17年,完成了从一名医学生到医生,再到瑞尔齿科华东地区儿科总监的成长与蜕变。
至此,摆在倪娜医生面前的便有两条路——专业路线和管理路线。我们有理由相信,以倪娜医生的专业度和做事时那股认真劲儿,她可以胜任任何一条路,甚至兼顾二者。但倪娜医生毫不犹豫选择了前者。
“这个道理很简单,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对于儿童病例的长期随访观察,对问题追根溯源,我非常感兴趣,也符合我做一名儿牙医生的初衷,那我就去选择了。”回归临床,是热爱驱使,更是赤诚所在。
坚持做好一件简单的事——“死磕”长期跟踪管理
“做儿科,一定要有定期检查。”研究生毕业时,老师汪俊教授的一句话,让倪娜医生一直铭记至今,并在临床中将这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做到了极致。在倪医生看来,定期检查确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如果没有定期检查,我可能都做不好儿科医生了。”她说道。
2014年,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访学经历,更让倪医生坚定了这一点。谈及那段学习经历,她如是说:三个月不会让一名医生技术上突飞猛进,但基层检查的规范化和循证医学的理念的确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而这些可鉴之处被她充分吸收,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儿童定期检查规范。按照这套规范检查下来的一手数据,经过经验丰富的倪医生分析判断,变成了口腔治疗事半功倍的利器。
“定期检查”其实体现的是对一个病例长期跟踪管理的临床思维。而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儿童的生长发育潜能巨大,受环境和遗传因素影响存在许多变量,对小朋友的定期检查才能更准确找到病因,从而让下一步的治疗计划更精准。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位对待小朋友严谨、负责,在专业上不断永攀高峰的医路奋斗者。
于医生而言,难做到的或许不是定期检查,而是在一条少有人走的道路上耐得住寂寞,砥砺前行的勇气。倪娜医生恰好有这样的“死磕”精神。
“耿直”的儿牙医生——克服看牙恐惧最好的方法是早点来看牙
在采访中,倪娜医生的每句话都透露出真诚的个性。当被问到医生如何帮助小朋友克服看牙恐惧时,倪娜医生的回答——早点来看牙,不要等有问题再来,甚至有些“耿直”。这句话似乎打破了那些完全寄希望于医生帮助小朋友摆脱恐惧的家长们的幻想,但却是一名负责任儿牙医生最真诚的呼吁。言辞之间,我们能感受到她对那些带着满口问题而来的小朋友们的忧心与难过,更有深刻的心理洞察。
“任何一个有问题的小朋友,让他不紧张是不可能的,换做是家长、医生自己,有问题也会紧张的,区别在于紧张程度不一样。所以,我们能做的是让小朋友在不那么难受的情况下,了解看牙的过程,熟悉看牙环境,养成习惯,并且与医生建立信任,这样即便遇到需要治疗的情况,他也能没那么紧张,更有能力去应对。定期来看牙,首先,疾病本身不会发展到很严重的状态;其次,在相对熟悉的环境里面做一件困难的事情,跟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做一件困难的事情,小朋友的焦虑和紧张是不一样的,前者的紧张焦虑更容易被控制。在早点看牙的基础上,儿牙医生再通过一些行为诱导手段,能够实现比较轻松愉悦的看牙。”
其实,强调定期检查和尽早看牙医,倪娜医生除了担心小朋友心理健康之外,还担心一些口腔问题仅靠家长自己无法判断,必须交由专业人士。她举例道:有些家长会说我家小朋友总是不好好吃饭,检查下来发现小朋友后牙有严重的咬合问题,这种情况小朋友其实咬东西是很困难的,而家长又不懂发现不了,常常这类小朋友因为牙齿缺乏自洁作用,口腔卫生非常差,龋齿风险也很高。但是如果早早看牙医,医生会帮助家长发现问题,给出建议,尽量不要错过最佳的干预时机。
虽然,口腔医学有许多手段,能让小朋友在不感觉到疼痛的状态下,安全完成各种复杂口腔治疗,但“防患于未然”才是倪娜医生心中理想的儿童口腔医疗状态。正所谓“上医治未病”,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里,像倪娜医生这样的耿直与真诚正在变成一种稀有品质。
早期矫治——不仅是医生的事,更是家长和孩子的事
如今,小朋友多发的口腔疾病是龋齿和错颌畸形。龋齿的发病率在呈上升态势,同时,由于如今饮食精细化,过早的人工喂养介入,空气及环境导致过敏性呼吸道疾病越来越多,综合因素造成错颌畸形的发生率不断攀升。当我们就早期矫治问题请教倪娜医生时,她的一些答案,出乎我们意料。
就孩子到底要不要做早期矫治这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倪娜医生的看法是:早期矫治,在一些特定的适应症下面,没有什么争议通常都建议要做,但难点在于正畸的适应症,并不是绝对适应症,而是与医生的综合评估和患者自身的需求都有关系,这也是所谓“争议”的来源。“我的习惯是,和家长聊早期矫治的思路,他可能听不懂,但是一定要认同医生的逻辑和思路,我们才会开始做,而不是只给家长一个结论。完全由医生来判断要不要做对小朋友和家长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可能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诉求。所以我会坦诚讲清利弊,如果家长和小朋友同意做,我就陪他们一起努力,如果不同意,那我依然要做好定期检查和随访。”
能够给予家长和孩子充分尊重,背后是倪娜医生作为医者难能可贵的同理心。“小朋友也很辛苦的,我在正畸的小朋友跟我抱怨说在学校午饭只有十分钟,更没有时间刷牙。”而在早期矫治期间的口腔卫生维护,也需要家长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监督,对家长也是一种考验。所以,早期矫治并非医生一厢情愿的事情,而是需要医生、家长和小朋友三者全力配合才有可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从谈话中我们能感受到,倪医生不是个纠结的人,于自己的生活和职业发展,她总是那么勇敢、坚毅和果断。然而,在孩子们的早期矫治方案上,她却“纠结”了起来—— “我觉得有的时候也不得不考虑,早期矫治对家长和小朋友来说是不是负担过重了,如果真的是负担过重了,只要没有不可挽回的趋势,是不是做一次正畸对他们来说其实更好,这个是我每一个早期矫治的case都在纠结的问题。”她的“纠结”恰恰是一种严谨和审慎,是身为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她凭赤诚书写医路情怀,在儿童口腔医学的舞台上闪闪发光;她用真诚护佑孩子口腔健康,让一张张笑脸尽情绽放。或许她并非最优秀的儿牙医生,但她一定是小朋友心中最完美的牙齿守护神。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