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榕江的“村超”与百鸟衣,到六盘水的农民画与火把节,在《文化大观园》之《探秘贵州》中,镜头展现了一个多彩而坚韧的贵州:这里有苗族千年的舞步,有乡村画布上的时代印记,也有火焰中跳动的民族记忆。灾难后的勇敢重生,多民族的热烈交融……它们共同绘就了贵州动人的底色。
当贵州不再是远方的风景,而是具象的生命力。人们看到,这片土地上的魅力,从未止步于山水之美,而是持续生长在每一个民族的呼吸与脉动中。
榕江|“村超”重生 × 百鸟衣苗寨,一场足球与史诗的交响
谁说乡村不能点燃世界级的热情?在榕江,足球从不只属于专业赛场——它是菜农、电工、学生、绣娘共同的热血战场。
2025年6月24日,榕江被一场超3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无情吞噬,但就在短短一个月内,榕江完成了一场奇迹般的重生,而因洪涝灾害按下“暂停键”的贵州“村超”联赛,再次重新开赛:近8000㎡的草坪重新铺就,芦笙重新响彻云霄。
来到这里,如果赶上村超比赛日,你可以与数万人同唱一首感恩之歌,看榕江的夜空因篝火和歌声而闪亮。当然在榕江,可以探寻的不仅有赛事重启的密码,更有榕江人对文化的坚守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榕江县摆贝村这座藏在月亮山深处、海拔近1400米的古老村寨,苗族姑娘们正披着“百鸟衣”起舞。“百鸟衣”是由苗绣刺绣而成每一针绣线都绣着蝴蝶妈妈的神话、吉宇鸟的传说。据记载,唐朝时期黔东南地区苗族首领谢元琛曾身着 “百鸟衣” 入朝参见唐太宗,所以也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苗族史诗”。
▲ 苗族姑娘的百鸟衣,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
▲ 蜡染
来到这里,你一定要体验喝一道“拦门酒”,感受苗族最隆重的迎客礼仪;还要亲手试一笔蜡染,感受苗族妇女以刀为笔,以腊为墨、以布为纸,一笔一划勾勒出图案。如星辰纹、螺旋纹的图案记录了民族迁徙的历史,龙纹、鱼纹、蝴蝶纹则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
六盘水|农民画乡 × 火把节盛宴,在“中国凉都”触摸民族艺术新生
离开榕江,走进”中国凉都“六盘水。这里的水城农民画,正用最饱满的色彩记录乡村振兴的变化:高铁开通、直播带货、AI科技......
农民画,是一个独特的绘画门类,记录了中国农村的发展面貌,展现了农民的生活变化,多数为农民自己制作的绘画和印画。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贵州水城农民画的形态逐渐确立经过几代画师的努力,截至2023年底,水城已培养1500余名农民画爱好者。如今,农民画走出画纸,延伸到箱包、家居、数字藏品,焕发出新的价值。
六盘水也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城市,少数民族多达49 个。在六盘水野玉海景区内的海坪彝族文化园,你还可以观赏一次彝族火把节。当各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共同参与点火把、篝火晚会,这种全民参与的方式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当篝火燃起,不同民族在火光中舞动的不只是肢体,更是对生命的礼赞。
游在六盘水,不可错过的体验,还可以是穿上彝家服饰、跳进篝火圆圈,尝一口刺梨饮品,也可以是在高原清风中所聆听的多声部民歌合唱……
何为贵州:不仅有山与水,更有深植于这片土地的精神内核
贵州之美,是荔波的碧水、黄果树的飞瀑,也是深植于这片土地的精神内核。贵州之美,是笑对生活的韧性,是对古老文明的传承,也是各族儿女共举火把、共绘未来的团结。
这就是中国贵州——不仅有山水,更有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与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