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全国消费相关行业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5%。其中服务消费同比增长7.6%,为国内消费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新式茶饮作为服务消费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在这个假期展现出蓬勃的市场活力。益禾堂数据显示,其品牌双节全国营业额突破2500万元,总杯量超1800万杯,单店单日营业额峰值达到67万元,新品“烤奶牛乳茶”热销超8.3万杯。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品牌对节日营销的精准把握。益禾堂通过产品创新与“茶饮+文旅”场景联动,将传统节日情感与地域文化融入消费体验,成功推动品牌从“售卖饮品”向“提供文化体验”的价值升级,实现了品牌价值与商业效益的双重提升。
经典烤奶焕新“中国红”,打造节日消费“社交货币”
“拿着这杯'中国红'烤奶牛乳茶在古城里拍照,节日氛围感直接拉满!”来自云南的刘女士道出了众多消费者的心声。益禾堂巧妙地将经典烤奶与国庆元素结合,在外观上用"中国红"包装营造节日仪式感,以“小红杯”为载体,将饮品转化为传递节日情绪的情感符号。更在口感上创新升级——在保留标志性焦香的同时,融入更醇厚的乳香,打造出层次更丰富的味觉体验。
这款“小红杯”很快超越了普通饮品的范畴,成为年轻人传递节日仪式感的社交货币。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消费者自发分享手持"小红杯"与地标建筑的合影。这种自发传播的背后,是产品力与情感共鸣的完美结合。据统计,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5368万,海量的用户自发内容(UGC)共同构筑了品牌在节日期间的“社交云阵地”,实现了传播效果的指数级放大。
产品力与情感共鸣的完美结合,直接转化为了惊人的销量。数据显示,双节期间“小红杯”益禾烤奶售出超270万杯。除了“小红杯”新品表现突出,益禾堂另两款经典产品也展现出持续的生命力:薄荷奶绿与珍珠奶茶分别售出超213万杯和101万杯。
深度融合文旅,拓展“茶饮+零食”消费场景
如果说“小红杯”提供了破圈的“种子”,那么益禾堂与全国多地文旅场景的深度融合,则为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最肥沃的“土壤”。这标志着其营销重心从“渠道渗透”转向了“场景占领”。
在重庆解放碑步行街、福建漳州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山东泉城广场等地,益禾堂不再是等待顾客上门的门店,而是主动融入文旅体验的场景化服务提供者。它通过设置主题快闪店、结合非遗体验(如木板年画、剪纸)、策划互动游戏等方式,将“喝奶茶”这一消费行为,无缝嵌入游客“逛景区”的全流程中。
这种“茶饮+文旅”的模式创新,实现了多方共赢的格局:对于消费者,获得了更具文化内涵和记忆点的旅行体验;对于文旅目的地,引入了兼具流量与品牌效应的年轻化商业内容,丰富了游客体验。对于益禾堂,则借助文旅场景的公信力与巨大客流,高效触达了全民消费群体,极大地提升了品牌曝光度与好感度,并让“国民级茶饮”的定位得以在具体场景中夯实。数据显示,多地联动活动直接带动了区域营业额的显著提升,部分市场营业额环比增长达125%,甚至实现日均营业额翻三倍。
与此同时,益禾堂进一步拓展"茶饮+零食"消费场景,推出碱水面包丁、高原波浪土豆片等多款零食,与畅销饮品组合成高性价比套餐。这种"喝奶茶,吃零嘴"的一站式体验,不仅丰富了消费选择,更有效拉动了客单价与复购率。
这一系列举措,正是对“联动更多市场资源,创新消费场景”政策导向的积极响应。它清晰地展现了一个成熟品牌如何将短期营销活动,转化为长期的品牌资产。通过将茶饮消费嵌入文旅体验全流程,并构建“茶饮+零食”的复合消费场景,益禾堂积极响应“创新消费场景”的政策导向,在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同时,实现了品牌在多元场景下的有效触达,为区域市场深度渗透提供了新动能。
系统化布局消费节点,持续激活市场潜力
从开学季聚焦校园的精准渗透,到国庆假期面向全民的多维拓展,益禾堂展现出对消费节点的系统化运营能力。今年9月,品牌通过全国500家门店同步开业,精准布局文教区,在短短六天内实现饮品销售超134万杯,新增会员逾120万人,展现出精准的场景化运营成效。
国庆期间的营销活动,标志着品牌战略的进一步深化。通过将运营场景从校园延伸至文旅目的地,目标客群从学生群体扩展至全民消费者,益禾堂持续挖掘不同消费场景下的需求特点,将节日热点转化为持久的消费动力。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在消费结构持续升级的背景下,新式茶饮行业的创新实践具有重要参考意义。随着促进服务消费政策的深入推进,优化供给与激发需求的双轮驱动正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益禾堂的实践表明,深度融合地域文化、嫁接文旅资源、创造复合消费体验的“场景营销”,是打破同质化困局、撬动新增量的有效路径。
通过将“小红杯”从一个产品单品,升级为一个连接情感、文化与消费的场景化符号,益禾堂不仅成功激活了假日消费潜力,更完成了一次从“卖饮品”到“提供生活方式体验”的品牌价值升维。这套“符号打造+场景融合+全域共振”的打法,为新消费品牌如何在新阶段实现高质量增长,提供了颇具参考价值的范本。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