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19点,看着航站楼里工作人员们都在忙碌的做最后的工作,我明白是时候和T3做告别了。今晚执飞CZ6001次航班飞往莫斯科,这将是我从南航站区起飞的最后一班,几个小时后,当我乘着晨曦返回时,落地的将是北航站区的新跑道。
T3的夜:那些被轮挡卡住的时光
初遇T3:在准备室学会敬畏。2022年春节前夕,我第一次作为副驾驶参与航班运行,那时的我刚完成初始改装,经历了一系列培训,终于有机会上飞机一展身手,可谓初生牛犊,自信满满。与机长前辈们的差距从准备室开始显现,机长教员的准备工作堪称细致入微,任务书的核对、运行资格的确认、证照工具的检查、飞行资料、航线手册的阅读、飞机状况的确认,飞行无小事,正是从那时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敬畏职责。
蜕变之旅:每个细节都是成长的注脚。是25号跑道五边八海里的烟囱提升了我对飞机操纵的理解,是07号跑道四边转五边的高度限制提升了我对飞行各个阶段的规划能力,是西除冰坪的每一次关车开车,提升了我对运行标准和飞行程序的理解,是频率里从早到晚不曾停歇的指令与回答让我明白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在背后负重前行。
感恩印迹:每个岗位都是闪闪发光的幕后英雄。感恩航食的同事们起早贪黑做好美味的餐食,感恩机务同事们不分昼夜的加班加点完成飞机的检修维护和放行工作,感恩清洁队“女团”们干活时麻利的动作使得每一个快速过站都能顺利的进行,感恩随叫随到的拖车、加油车、摆渡车、机组车司机们保障了运行正常。小小的岗位却有大大的能量,正是这些岗位的配合,这些能量的汇聚保证了航班正常,每一个岗位都是闪闪发光的幕后英雄!
北T1的晨:新跑道上的第一缕阳光
4月17日8点,航班开始下降,耳机里传来塔台的指令:“南方6002,地面风260度5米秒,跑道26R可以落地”抬眼望去,新跑道的灯光像一串整齐的琴键,延伸向远方的天山。当主轮第一次接触新跑道的道面时,轻微的触地声传来,却比以往任何一次落地都更清晰——这是属于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北航站区的触感,带着新鲜气息,带着跑道标线棱角分明的硬实。
滑行时,透过风挡玻璃看见新廊桥的金属结构在晨光中发亮,廊桥的设计像展开的翅膀,准备拥抱即将到来的客机。当飞机完全停稳,我望向驾驶舱侧窗,远处T3的屋顶在晨曦中若隐若现,像一位目送孩子远行的长者,沉默却温柔。
旧时光与新起点
告别从来不是切断,而是把一段时光小心折叠。那些在旧航站区学会的敬畏,那些每一个进步的瞬间,终将化作新航程的底气——让每个起飞都带着对过去的眷恋,每个落地都怀着对未来的期待。此刻,晨光铺满整个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北航站区,T3的记忆正在悄然沉淀。就像天山的雪水终将汇入新的河流,那些关于老航站区的故事,终将在新的跑道上,续写属于中国民航的、永不停歇的飞行日志。
标签: